三字经教案
今天给各位分享三字经教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三字经教案幼儿园中班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幼儿园小班三字经惜孟母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本课以中国历史为素材,分别选择了《孟母三迁》、《窦燕山教子》两个历史故事,讲述了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和方法。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其中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已融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血脉中。
二、目标设定
1、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尝试根据节奏进行朗读。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并且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理解诗文内容,明白只要努力用功读书,就会取得好成绩的道理。懂得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
从小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3、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4、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三、策略构建
《三字经》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浸润,这是纯样的民族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在教学中,首先加强朗读、思考、感悟的训练,引导同学们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轻松地背下所学内容,得到教育;其次,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品德教育,从“孟母三迁”的故事,启发学生:每个父母为了儿女能够成才,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
四、流程设计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师:孩子们,《三字经》这本书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它虽然只有一千多个字,但是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部奇书,读读《三字经》。
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为千古佳话。孩子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教师讲《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
2、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想到了什么?
3、刚才老师给你们讲得这个故事啊,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第二课,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但愿同学们今天能沐浴于我们民族文化的气息当中,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字《三字经》。(板书:《三字经》)。
(课件)出示填空:
_____,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听了你的故事,我知道了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
_____,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就是那个成语“五子登科”的出处呢。)
4、同学们,通过我们对这几句《三字经》的理解,你能说一说(这一部分)“三字 经”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教育"。)
(以学生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本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
2、把你认为最难读的句子画出来,并努力读好。
3、汇报交流:难读的句子,读通课文。
(这个环节以读通、读顺课文,读准字音为重点,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读,真正将读落到实处,同时,通过设计让孩子读通最难读的句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再读课文,读出节奏、韵律
1、指导朗读,读出节奏、韵律。
(1)师:孩子们,我们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下面,请大家认真听录音。(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你们听出了它们的节奏了吗?下面,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指名读,师生共评。(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出经文的节奏韵律以及平仄)
①掌握轻重
词有节奏,句有停顿,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试着用节奏线画一画停顿的地方,(学生听并划出句子内停顿的地方)。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学生试着自读与对读,教师检查学生朗读的节奏划分,并让学生汇报读,相机引导)。 ②掌握轻重
读词讲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现在听教师范读,看看你们能发现老师在轻重处理上有什么规律。(学生听)
引导学生懂得:
第一二声的字读得轻,声音有延长。
第三四声的字读得重,声音更短。
在停顿的时候,声断而气相连。
韵脚读得比其他仄音更重、更长一些。
④背一背(自己背、同桌互背、拍手背、表演背)。
(四)自读自悟,读懂课文意思
1、孩子们,下面我们再次读一读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一下这两句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学生边听边体会原文的含义。
3、孩子们,你们还有什么疑问,是需要老师来帮助你们理解的吗?(对于学生提出的难点,老师引导理解)
例如:
① “择邻处”(播放动漫或图片:《孟母三迁》,学生边看,老师边讲故事:
师:孟母一次又一次带着孟子搬家,选择好的邻居而定居下来,这是为什么?
(为孟子找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② “断机杼”:
课件出示图片:孩子们,看,图片上正在织布的人是谁?(孟母)诶,大家再看,这时,发生了什么事?(织机上的梭子断了)梭子断了,就不能再继续织布了。这块布就成了一块废材料,孟母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讨论后得出答案:孟母教育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③师:“窦燕山”是人的名字吗?(是)
“义方”又是什么意思呢?(教子中好的方法)
④扬:传播
(五)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1、孩子们,学了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是啊,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他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我们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无论孟母还是窦禹钧,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选择了很好、很适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这就是讲的哪三个字的含义?(有义方)
(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诵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六)模仿课文,自由创编
1、孩子们,《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现在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
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
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
(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七)教师总结
结语: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经典,读了《三字经》的一小部分内容。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三字经》真是一个丰富的宝藏,有那么多的知识,那么多的名人故事,那么多教育我们为人处事的深刻道理。正如专家评价的那样,《三字经》真是“千古一奇书”,值得我们去看,去想,去品味,去研究。我希望同学们常读千古美文,争做少年君子。
五、板书呈现
第二课: 《三字经》——昔孟母(教育)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img]三字经“父母呼,应勿缓”的教案是什么样的?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父母者,人之本也。孝道须从对根本的重视讲起。
中国传统社会,乃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是以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为核心和灵魂。孝道,就是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根本出发点。故而中国古来“以孝治天下”,即是贯通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要道。从个人做起,从家庭做起,推广开去,就是一个天下太平的社会,就是一个文明幸福的世界。
在家庭生活中,儿女对父母应该恭顺体谅,悉心照顾。凡父母有所呼唤命令,必是父母有所需要或者教诲。“子女孝顺,父母心安。家存孝道,国有忠臣。”只有在家庭内部培养起了纯正、善良的品行,才能在诸多的社会事务中立定脚跟,不惧不乱,做一个有责任感、有道德感的贤人君子。
这一方面,著名的“岳母刺字”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典范。《说岳全传》对此写得相当动人:在岳飞拒绝了“湖广洞庭通圣大王”杨幺的拉拢后,岳飞的母亲(书中称为“岳安人”)“想了一想”,便命岳飞摆下香案,拜过祖宗。“然后叫孩儿跪着,媳妇磨墨。岳飞便跪下道:‘母亲有何吩咐?’安人道:‘做娘的见你不受叛贼之聘,甘守清贫,不贪浊富,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那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但愿你做个忠臣,我做娘的死后,那些来来往往的人道:‘好个安人,教子成名,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于九泉矣!’岳飞道:‘圣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母亲严训,孩儿自能领遵,免刺字罢!’安人道:‘胡说!倘然你日后做些不肖事情出来,那时拿到官司,吃敲吃打,你也好对那官府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么?’岳飞道:‘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就将衣服脱下半边。安人取笔,先在岳飞背上正脊之中写了‘精忠报国’四字,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安人道:‘我儿痛么?’岳飞道:‘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安人流泪道:‘我儿!你恐怕做娘的手软,故说不痛。’就咬着牙根而刺。刺完,将醋墨涂上了,便永远不褪色的了……”
这样的故事,感人肺腑;这样的母亲,流芳千古;这样的儿子,足称楷模;这样的家风,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忠孝之道,浩然之气。无论我们是家长,还是子女,都应该认真地学习、继承、发扬广大!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案求教案
三字经故事—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注释]
教:这里有两个“教”字,第一个是父之较,第二个是师之教。惰:偷懒怠惰,没有尽到责任。子:这里指为人子女。不学:不肯读书学习。非所宜:是说不应该如此。为:作为、成就。
[语译]
做父亲的生了子女后,只顾着去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他们,是父母的过错;做老师的教育学生不够严格,不能使学生有所成就,这就是老师的怠惰。做人子女者如果不肯好好学习,是非常不应该的,因为幼小时不肯及时学习,将来长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为呢?
[故事]
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在认识红,绿,黄三色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要求在五颜六色的花中找出与花瓶上的蝴蝶结相匹配颜色的花,并进行粘贴。
2。幼儿能够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已剪好的各种颜色的花,已粘贴好花瓶的纸张若干
活动重点:能在五颜六色的花中找出与花瓶上的蝴蝶结相匹配颜色的花,并进行粘贴
活动过程:
1.导入
老师:今天我们亲亲班来了三个小客人,是谁呢?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好吗?
逐个出示红花,黄花,绿花
2.歌曲《春天来了》
老师:小花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和他们迎接春天的到来,好吗?(歌曲《春天来了》)
3.幼儿操作:小花找妈妈
(1)老师:小花们知道亲亲班的宝宝都是很棒的,想请你们帮个忙,帮他们找妈妈,好吗?只要我们找到与花瓶上的蝴蝶结一样颜色的小花,再贴上去,他们就找到妈妈了!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3)幼儿动手操作
4.我们把没有找到妈妈的小花送给我的客人老师吧!让他们来做这些小花的妈妈,好吗?
幼儿园小班三字经人之初教案(幼儿早教三字经人之初教案)
1.教学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
2.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并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通过学习《三字经》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4.教学重点: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5.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三字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6.教学准备:知识准备:游戏“三个字”规则:由一个人抓其他人跑。
7.只要被抓之前说一个三个字的词语,别人就不可以抓你了,而你必须站在原地不动,然后再由一个人碰你一下你才可以继续玩,如果被抓,被抓的人就去抓别人。
8.”鼓励语:veryverygood,veryvery耶!物质准备:《三字经》图书一本。
9.《三字经》前八句话挂图一份。
10.图片三张(小宝宝、泰山、教师医生)。
11.字卡七张(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胆小、不讲卫生、说脏话)。
12.塑料袋一个。
13.《三字经》儿歌音乐。
14.教学过程:(一)“三个字”游戏导入开始部分导语: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三个字”,大家还记得怎么玩吗?(教师引导第一轮)结束部分导语:刚才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叫三个字,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你们在游戏时都说出了那些三个字的词语呢?总结:我们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说出了这么多三个字的词语。
15.让我们鼓励一下自己吧。
16.今天老师给我们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也是一个三个字的词语,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出示《三字经》图书)这本书就是老师带来的新朋友,大家来念一念它的名字,它叫三——字——经。
17.(二)认识《三字经》导语:《三字经》的作者是我国南宋时期的王应麟,全书一共只有一千多个字,别看字少它的内容可不少,里面有语文、数学、历史故事、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等等许多方面的知识。
18.因为内容的每句话都是三个字的所以叫做《三字经》,它是我国古代小朋友读书用的课本。
19.(三)诵读《三字经》导语:(出示挂图)大家看,老师把《三字经》的前四句话写在了大字卡上,下面老师来给大家读一读,小朋友们仔细听,一会跟老师一起读一读!(四)解读《三字经》导语:现在我们小朋友们都能完整的念出《三字经》的前四句话了,可是谁知道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讲这四句话说得到底是什么!人之初,性本善。
小班教案:孔融让梨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班教案:孔融让梨,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孔融让梨1
【教学目标 】
1、通过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谦让的道理。
2、教育幼儿懂得礼让,知道尊老爱幼。
3、体验谦让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
幼儿初步懂得与人相处应谦让的道理。
【教学难点 】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为他人着想的品德。
【教学准备 】
知识准备:鼓励语:小手小手转一转,你棒,我棒,大家棒!
物质准备:图片2张、故事《孔融让梨》、儿歌《让座》、一盘梨。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音乐律动《爸爸瞧妈妈看》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孔融画面,引出内容。
导语:今天老师 给大家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孔融让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听故事孔融让梨。
提问:你们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故事听到一半)
师:让我们继续来听听孔融到底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
提问:
1、孔融为什么挑最小的梨?他是怎么想的?
2、你认为孔融这样做对吗?好在哪里?
师:我们在来听一遍故事,听听孔融对爸爸是怎么说的?;。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 网;(请幼儿学讲孔融的话)爸爸是怎么夸奖他的?
提问:你喜欢孔融吗?为什么?
小结:孔融才四岁,就知道让梨,是不是很懂事啊?古代的小朋友懂得谦让,我们现在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懂得谦让呢?
(三)听儿歌《让座》
导语: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儿歌《让座》,一起来听听吧。(播放儿歌《让座》)会唱的小朋友跟着一起唱。
提问:儿歌好听吗?儿歌中的小朋友做了些什么?这位小朋友也这么有礼貌,我们是不是应该向她学习啊?
三、结束部分
小结:孔融四岁就知道把好的留给别人,儿歌中的小朋友也懂得给老奶奶让座,大家都夸他们是好孩子,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兄弟姐妹之间要友好相处,有好的东西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不要只顾自己。我们要学会尊敬关心长辈,爱护兄弟姐妹。
今天老师请大家吃梨,你挑哪个?为什么?小朋友排队上来拿。
故事: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教学反思:
故事《孔融让梨》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故事理解,深刻地体验到谦让这种美德,在讨论中幼儿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什么时候该谦让。
小班教案:孔融让梨2
设计意图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都是宝贝,要什么父母都会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会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孩子应该从小培养他们懂得关心照顾他们的美好情感,不能自私,以我为中心,因此我选择这个课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谦让的道理。
2、教育幼儿懂得礼让,知道尊老爱幼。
3、体验谦让所带来的快乐。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初步懂得与人相处应谦让的道理。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为他人着想的`品德。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鼓励语:小手小手转一转,你棒,我棒,大家棒!
物质准备:图片2张、故事《孔融让梨》、儿歌《让座》、一盘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音乐律动《爸爸瞧妈妈看》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孔融画面,引出内容。
导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孔融让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听故事孔融让梨。
提问:你们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故事听到一半)
师:让我们继续来听听孔融到底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
提问:
1、孔融为什么挑最小的梨?他是怎么想的?
2、你认为孔融这样做对吗?好在哪里?
师:我们在来听一遍故事,听听孔融对爸爸是怎么说的?(请幼儿学讲孔融的话)爸爸是怎么夸奖他的?
提问:你喜欢孔融吗?为什么?
小结:孔融才四岁,就知道让梨,是不是很懂事啊?古代的小朋友懂得谦让,我们现在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懂得谦让呢?
(三)听儿歌《让座》
导语: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儿歌《让座》,一起来听听吧。(播放儿歌《让座》)会唱的小朋友跟着一起唱。
《让座》
大公汽,刚停下。老奶奶,上车了。
小朋友,站起来。快把座位让给她。
提问:儿歌好听吗?儿歌中的小朋友做了些什么?这位小朋友也这么有礼貌,我们是不是应该向她学习啊?
三、结束部分
小结:孔融四岁就知道把好的留给别人,儿歌中的小朋友也懂得给老奶奶让座,大家都夸他们是好孩子,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兄弟姐妹之间要友好相处,有好的东西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不要只顾自己。我们要学会尊敬关心长辈,爱护兄弟姐妹。
今天老师请大家吃梨,你挑哪个?为什么?小朋友排队上来拿。
附故事:《孔融让梨》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孔融,他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只有四岁,就知道让梨。上面让哥哥,下面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教学反思
故事《孔融让梨》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故事理解,深刻地体验到谦让这种美德,在讨论中幼儿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什么时候该谦让。
小班教案:孔融让梨3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理解故事内容。
2、懂得尊敬长辈,学会分享与谦让。
活动准备:
《孔融让梨》图书一本。(编号:123)水果人手一份(香蕉、苹果)。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春天”的话题导入活动。
1、春天到了,阳光明媚,小草从泥地里钻出来升升懒腰,小花也穿上五颜六色的花裙子跳起了欢快的舞,小朋友也唱起了春天的歌,听,多美呀。(幼儿唱歌曲:春天)
2、滴沥嗒啦,天上下小雨了,小雨从哪里来的呀?小雨要到哪里去呀?落到了小树梢上,小树梢怎样了呢?(幼儿唱歌曲:小雨点)
教师:我还听见了风的声音,风也在轻轻地唱歌呢?(幼儿唱歌曲:风)
3、对呀,今天是多么快乐呀。老师请来了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到幼儿园作客呢。
二、创设情景。
1、老师准备了一些香蕉,大家一起品尝好吗?孩子们,一人拿一只小碗,每个小碗里都有两块香蕉,你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人吃一块。
2、香蕉好吃吗?吃在嘴里是什么滋味的?你们刚才是一人吃了一块吗?你吃的是大的还是小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吃的是大的还是小的?为什么呢?
3、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孔融让梨》
讲完后提问:这个故事发生在孔融几岁的时候?孔融和哥哥弟弟玩的是什么游戏?在吃梨的时候,孔融为什么要选择最小的梨呢?
4、你几岁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每天很辛苦的照顾我们。那我们吃香蕉的时候,大的应该留给谁呢?你应该怎么说呢?
三、再次品尝水果,幼儿对家长说感恩的话。
小班教案:孔融让梨4
设计背景
我一直都在小学教,没有从事过实际的幼儿教育。这个教学设计可能有点小学化。这一课时我在女儿书上看到,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的。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孔融怎样分梨。
2、懂得尊重大人,爱护弟、妹。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难点
为什么要“让”。
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的梨模型,教学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主题
你们认识这个小男孩吗?他的名字叫孔融。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
二、倾听故事
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
1、孔融家都有谁?孔融最大吗?
2、孔融为什么要一个最小的梨?
3、孔融怎么对爸爸说?
4、你们喜欢孔融吗?
我们要像孔融一样关心大人,爱护弟妹。
三、经验联想
你们关心过别人吗?
四、做游戏
小朋友扮演《孔融让梨》里的角色。
教学反思
故事《孔融让梨》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故事理解,深刻地体验到谦让这种美德,在讨论中幼儿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什么时候该谦让。
小班教案:孔融让梨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孔融怎样分梨。
2、懂得尊重大人,爱护弟弟妹妹。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为什么要“让”。
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的梨模型,教学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主题
你们认识这个小男孩吗?他的名字叫孔融。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
二、倾听故事
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
1、孔融家都有谁?孔融最大吗?
2、 孔融为什么要一个最小的梨?
3、 孔融怎么对爸爸说?
4、 你们喜欢孔融吗?
我们要像孔融一样关心大人,爱护弟妹。
三、经验联想
你们关心过别人吗?
四、做游戏
小朋友扮演《孔融让梨》里的角色。
教学反思
故事《孔融让梨》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故事理解,深刻地体验到谦让这种美德,在讨论中幼儿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什么时候该谦让。
小百科: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小班教案:孔融让梨6
活动名称: 社会:孔融让梨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与人相处应谦让的道理,初步学习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2、通过故事欣赏与实践,增强为他人着想的意识。
3、体验谦让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教本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兴趣:有大小不一样的苹果,要请你分给哥哥、妹妹和你自己,你应该怎么分?
二、引出故事题目并进行解释,讲一遍故事。
三、启发提问:
1、故事题目是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孔融为什么把最小的梨分给自己?他是怎么想的?
3、你认为孔融这样做对吗?好在哪里?
四、指导幼儿观察教本,在听一遍故事,。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孔融“上面让哥哥,下面让弟弟“,并学习其中对话。
五、引导幼儿思考、讨论:孔融才四岁,就知道这样让梨,我们应该怎样谦让。
讨论中幼儿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什么时候该谦让,设置情景,迁移感情的讨论中很多幼儿都谈到自己平时都是很以自我为中心的,但是在听了故事以后自己要向孔融学习,学习谦让,本次活动幼儿的发言讨论都很积极。
设置情景,迁移感情的讨论中很多幼儿都谈到自己平时都是很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请我分苹果,我就拿大的。通过这次学习都愿意以后会把大的、好的分其他的宝宝。
三字经教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三字经教案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地址:三字经教案http://www.00zuowen.com/zuowenfanwen/141375.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