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立身,方可平天下
【篇一:以礼立身,方可平天下】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不学习礼,就不知道如何立身。礼是立身立命的前提,而已礼立身之人,方可成就大业。
以礼立身,万事可治,天下可平。礼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基因,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国民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依托传统文化的滋养,我们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古语有云:“修身治国平天下”,在一个太平之世,治国平天下是最高理想,而可以成就这一理想的便是以礼立身。反之,纵然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没有以礼立身的思想,都只会局限于自我,遭到社会谴责,更不必说无法达成治万事的理想了。高铁霸座事件中的主人公,有着高学历的称号,但是却没有规则意识,不仅扰乱了和谐文明的氛围也侵犯了其他乘客的合法权益,即使失礼,也是违法。可见礼就是一个人是否具有治万事平天下才能的试金石,在我们成长中,坚持以礼立身,才能在各种考验当中,稳住阵脚逐渐达成理想。
而不学礼,立身不成,天下不平。礼与个人而言就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文明规范,它展现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若是忽略“礼”,无异于违背了社会交往的法则,关死了交际的通道。东汉末年,刘备出身不高,却鼎足三分,正在于他礼贤下士“甚得众心”,获得众人支持。可见,对于个人来说,“礼”就是成就个人事业的重要组成。从社会的角度看,礼是社会进步的根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素养的体现。一个有礼的大国,是在困难之际能发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在国家条件已经十分困难的时候,也知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在需要帮助时首当其冲,以生命为贵。之所以国家能在困难之时站出来伸以援手,团结力量,解决霍乱。正是因为以礼立身的道德素养成为了这样一些民族的文化底蕴。从个人到社会,从个体到整体,人民与国家用礼联系在一起,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
左传有云:“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由此可见,想要实现平天下的理想,就要打好以礼立身的根基。倘若一个社会中一个人都能坚守礼,就会影响另一个人,让这种道德的力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这种氛围,会感染更多的人选择更文明的生活方式,一个民族文化素养也就因此而孕育。在人人渴望以礼立身,的社会当中,必定也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致力于社会国家强盛的仁人志士。
【篇二:以礼立身,方可平天下】
在前往广安的路上,我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
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一个人出过这么远的门。为什么爸妈要让我一个人去这么远的地方呢?他们不担心我吗?路上出了事怎么解决呢?说实话,就是坐在去重庆的飞机上,我也一直心里没底。
当然,去还是得去的。毕竟放卫星般的进了全国总决赛,这么好的机会不去真的可惜了。所以,带些害怕心理和一点点不可言说的酱油心态前往广安,那羞巴巴的躲到巴东山沟沟里的城市。
再穿过了多少条隧道之后,我终于到达了这座城市,邓小平的故里。
谁都不会想到,这么个穷地方,居然能出一个巨人,而且不是一般的巨人,一个被打到三次而又站起来三次的巨人,一个托举起东方红的巨人。
就连这个巨人早已站起,而又倒下的今天,很多人仍然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
广安真害羞,建了个大功,却非要躲到大山后面自己偷着乐。
想到这,我暂时忘却了接下来要发生的事,而自顾自的笑了起来。
梅雨的四川,绕着雾做成的丝巾。这丝巾,温柔的抚湿了巴东的红土,充满着一种令人爱恋的气氛。
说到四川,四川何其广,天下遂以安。
四川,真是个安天下的地方。自从李冰开鱼嘴、分两渠,成为天府之国以来,即成兵家必争之地。高祖得四川而终灭强楚,昭烈吞蜀而鼎立天下,就是在2000年后的抗日战争,四川也曾肩负过陪都的使命,力挽过东南的狂澜。
广安,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即是城,城即是山。
这雾润的时间过得飞快。 这就到了?我发出一声意犹未尽的叹息。
到了旅店,我们安顿下来,开始在广安正常生活,也开始和众人一起互相交流。
山东和浙江隔着近千公里,山东队和浙江队在旅馆里却成了邻居。因为挨得近,也就时常去串门。串着串着就串熟了。很自然的事。
大哉中国,南北方差异真大,以至于我办了不少好心办……唔……还算不上坏事的事。
四月十一日下午,比完了一天赛的我出去逛了逛,见到街头小摊有一种叫做莲雾的水果。因为家在北方,也没有晚上和朋友一起出去当夜食动物的习惯,从来没见过,还有一种紫色的大李子,忘了叫什么名字了,还有只闻其名不见其物的枇杷。怀着好奇心理,我买了很多回去。
晚上跟浙江团的人一起开联谊会,大家都玩得很高兴。不过我发现,山东的对这种水果非常感兴趣,而浙江的基本都无动于衷。
当时我很好奇他们为什么不尝尝鲜,不过当他们说出原因时,他们坐起疾呼曰:大哥,我们是浙江的!
当时我还一时脑袋没转过弯来,没听懂,于是他们补充了一句话:浙江在南方哎!
于是,回去之后我被山东团其他人一顿嘲笑。
比赛时真的不紧张。说不紧张是真的。比赛前我也曾无数次想象在考场上会如何如何紧张,不过没事,只不过是我本人的想当然尔罢了。我们基本上都做到了放平了心态,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稀松平常,就跟在自己家书房一样。我数次抬起过头,周围人都在自己的三张试卷上挥舞笔墨。几百平方米的考场里,由于位子隔得远远的,说实话,连彼此间写字的沙沙声都听不到。偶尔传来老师鞋子和地板接触的声音,很轻,很轻,就像在家学习时,妈妈来来往往打扫卫生的声音。
这里真安静。我写下这篇文字时不禁回想起余秋雨先生提到过的二叶亭四迷的葬魄之处。
两个地点,跨越将近二十个纬度,从巴东到新加坡,就因为都有文字气息,被我有些可笑地联想到了一起。怎么可能一样呢?二叶亭四迷的才华开始时不被人所发现的,所以他起了一个二叶亭四迷的笔名(作者注:二叶亭四迷在日本暗喻生不如死)而我们,早在十七八岁就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所以才能来到广安,参加这场全国总决赛。和二叶先生相比,我们真的算得上是喜剧性的人物了。
呜呼!尽管他是个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我们还是应该为像他这样的文人深深地鞠一躬。不论如何,在逆境中勇于前行的人,都算得上是条汉子!
逆境中的生命尚且如此,我们这些顺境中的,又何从言弃?
演讲比赛时,选手们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赚得众人钦佩的,有旁征博引插科打诨打动在场观众的,也有略输口才而为了荣誉坚持到最后一刻虽败犹荣的。台下的同学,在演讲者与台下人的互动中有积极发言的,有瞩目深思的,也有拍手叫绝的,在台上人紧张失常时,所有人都为他鼓起了掌:我们不能帮他找到金言玉语,但我们可以给他们找寻金言玉语的勇气。
来自两岸三地一百多个曾经素不相识的意念,在此刻合一。
拿到证书之后,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兴。我也算是个没出息的人,只觉得这件是结束了,结束了。结束了是事实,但是这三天建立起来的友谊,还会持续下去。继续努力,
当屏幕下方QQ头像再次闪亮,跨越千里的友谊还在进行时。
我该用什么结束我这一篇速朽的文字呢?还是用宣告这场友谊的比赛结束的哨声来结束吧。
我从语文老师手中拿到我的获奖证书时,开玩笑地说了一句:老师请客,凉皮管够哦!
唉,我还是这么没出息。
【篇三:以礼立身,方可平天下】
也许你看见这个题目,你会认为我是不务正业,做白日梦,但是,这就是我的梦想。
因为,我不是为了吃而吃,我喜欢吃,不仅是为了品尝美食,而是为了一一去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文化以及异国风情。要吃遍天下,就得要游遍全球,有美食又有美景,何乐而不为呢?
我希望,在我以后的旅行中,我有勇气,有勇气跨出第一步;我希望,我有动力,有动力去做这事。做这件事看似简单,却要真的去实现,却是无比困难的,因为,首先我要努力成为一个有识知、有学问、有能力的人。
要做这件吃遍天下、游遍全球的事,是苦与乐交织在一起的:乐在于,可以去吃德国香肠,吃美国热狗,吃日本寿司,吃法国蜗牛,吃澳洲海鲜…。可以去看埃菲尔铁塔,看卢浮宫,看圣马克广场,看法尔赛回廊…。而苦在于:为当地的风俗、语言、法规等等而苦恼。即使如此,我还是愿意去做,并且我有信心我能做到的,
所以,平时在看书时,我就把那些描写食物的句子抄写了下来,将根据自己的想像去把它们画下来。有人说是我一个吃货,没错,我是。只不过我是吃,并不是单纯吃,而是为更多去了解更多的文化,这是我的爱好!
世界的美食们,等着我!请记住,有一个叫唐嘉明的吃货,会带着她的吃货格言:吃遍天下,游遍全球!
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吧!
【篇四:以礼立身,方可平天下】
【篇一:天下最美车轮声】
令人感到困乏的秋天午间,房间中的电视还一幕一幕的演着,我在沙发上熟睡着,妈妈轻轻地摇了摇我,我便醒了,妈妈捧着包装精美的一盒东西,笑着说:喏,凤梨酥。我也会心的笑了,耳边又响起了那嘎吱嘎吱的车轮声。
在乡下的童年总是美好的,有爬满蝉的树,有长满花的路,有铺着石的水,有挂着太阳的天,当然,还有闻着,香味就充满鼻腔的凤梨酥。当吱嘎吱嘎的车轮声再次响起,并越来越响时,我马上兴奋的从炕上爬起来,穿上拖鞋,飞奔着跑去门口。一个发黄的木板上铺着黄灿灿的凤梨酥,卖酥的叔叔正对我笑着,抚摸着他那匹驴,对我喊道:快来吃凤梨酥咯。我开心的跑下去,妈妈也在身后说道:这次不能白吃叔叔的凤梨酥了。这些当然被我抛在了脑后,一溜烟地扑向那些凤梨酥。
一个周前的我,面对着这些芬香的凤梨酥却无动于衷,他拿着酥在我面前蹲着,笑眯眯地说:小朋友,是和爸妈走失了吗?叔叔带你去找妈妈好不好?我惊恐地后退了好几步,说道:不要,妈妈说陌生人的东西不能吃。可在我的肚子不争气的叫起来后,我就改变了想法,当初要是给我吃的东西的人不是他的话,我如今会在哪?
于是,我坐上了他的黄板车,摸着拉车的小驴,车轮在坑洼的小路间一直发响,在安静的午间让人忍不住想笑,他在前面对我说:正好我顺路,把你捎到村委会那里,下次可不能乱走了,让你妈妈担心。好,谢谢叔叔了。我顺承的回了一句,心里还是想着嘎吱的车轮声,便俯身去看那沾着泥土的车轮。
车轮上的泥土将本色全然覆盖,轮胎随着冒出的石头而改变着形态,他就像一个不会累的机器,默默地承受着尖石以及扛着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凤梨酥。
那一天的路仿佛走了很久,车轮颇有韵味的响着,我淘气的合着节拍叫着、笑着,同车轮一起嘎吱,路旁的玉米叶也随着微风一起摆动,乡间小路上便有了车轮声指挥的交错的乐声。那些都是过去的时光了,在如今发展迅速的城市中,哪里会有这嘎吱的车轮声呢?
【篇二:天下最美车轮声作文】
时尚好听的声音很多,读书声,问候声,吆喝声。都有自己的美,但天下最美的声音是车轮声。
姥爷和我的感情很好,放假的时候会和老爷粘在一起。上幼儿园时,姥爷家的三路车可派上用场,放学时,姥爷就会骑着三轮车来接我。老远就可以听到三轮车吱呀吱呀的声音,听到这声音,我就会跑出去,早早的等着老爷来接我。
有一次,幼儿园放学很长时间了,其他的小朋友都被家长接走了,就剩下我一个热孤零零的等着姥爷。老爷可从来没有晚过,可能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情。恐惧和孤独一同涌上心头,一个人抱臂坐着,期盼听到吱呀吱呀的车轮声,期盼能见到姥爷的身影。夜幕降临,吱呀吱呀的车轮声在耳边想起,是老爷,我着急的跑出去,奔向姥爷,泪水喷涌而出。老爷下了车,一下把我抱上了车,姥爷虽然瘦,但有力量。他用那粗糙的大手拭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没有多说话,他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我坐在后座上,用手抱住他的腰,脸贴在他的背上,姥爷太瘦了,脸被老爷的骨头咯的生疼,但是很开心。姥爷就像一棵大树,保护了我这颗小树苗。姥爷努力地向前蹬着车,吱呀,吱呀,的声音此起彼复,那是天下最美的车轮声,融入了老爷对我的爱。
姥爷是偏爱我的,有什么好东西都会送给我吃,等着他那辆破旧的三轮车。经过岁月的洗礼,光亮的外表已变得锈迹斑斑,轮胎也变得瘪了,不能跑得快了,姥爷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岁月是姥爷的脸皱纹遍布。但他还是会蹬着三轮车来给我送好吃的。
斯人已去留忆影,姥爷已经去世八年了,但点点滴滴的往事仍会在脑海徘徊,那车轮声更是在脑海中挥之不去。那是天下最美的车轮声,慢慢全是姥爷的爱。
【篇五:以礼立身,方可平天下】
低眉信手一弹,清艳婉丽便坐等了千年。如今,透过岁月的风尘,依稀可见那小楼上,有人慢卷珠帘。轻抬案,画朱颜,踩着鼓点,看见那唐诗宋词婉婉转转几百年。
还是孩童的时候,就喜欢摇头晃脑地背诵一些诗词。为什么喜欢,说不清,但只觉得美。现在,长大了,终于明白了其中的意味。那一个个如珍珠般绚烂美丽的文字,串联起多少哀婉悲壮的故事。景为情所生,人为情所动。这直插人心底的深情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长安御街开了多少妖冶的花,街旁人家仍在絮絮叨叨着当年的牡丹,富贵庄皇的杨贵妃在唐明皇面前舞着《霓裳羽衣》,那时的天下,都快成了杨家的。杨贵妃美得媚,美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唐明皇也是天下之大英雄,治出了开元盛世,一切那么顺其自然,贵妃专宠,牡丹也得以荣耀,所谓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可好景不长,终是迎来安史之乱。于是,马嵬坡上,一根白绫,杨妃就香消玉殒。而玄宗一路逃亡,再回长安,已成了太上皇,最后郁郁而终。
他们恨,他们遗憾,就算阴阳两隔也情意难断。这情,这恨,绵延近千年,最终通过乐天,我们才真正懂得。长恨歌,歌长恨。
清冷的月光,照在一片孤凄的坟前,你摸着斑驳的石碑,丝丝凉意穿入心底,将你仅有的一点幻想打破。十年了,你可好么?你落下一滴清泪,又想起她小轩窗,正梳妆的情境,想起她平日里的贤惠稳重,通情达理,想起你们甜蜜温馨的夫妻旧事。
绵延千里的思念,隔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愈发伤痛。曾经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拥有那般豁达胸怀的苏轼,现在,面对亡妻王弗的苏轼,也只能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了。我最喜欢的豪放词人,竟也有着如此深情细腻的一面。我想,如若没有宋词这一形式,历史上该有多少凄美的故事被掩埋。
春风解愁恨,吹落了不尽的杨花。那轻盈的姿态,纯白的身躯,似花还似非花。春暮之时,世人皆伤春,伤的是花落,却无人惜从教坠杨花。随风飘荡,无着无落,似寻不到夫君的妇人。连在梦里寻找都不得,只能被莺呼起。可这无依无附的状态不正如此人一般颠沛流离,这一小小的杨花,便引起了词人种种思绪。可见宋词之精妙,以小见大,比喻恰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便是其中一颗绚烂的明珠。它不似书法,那样字字考究,却也对用字十分讲究,它不似散文洋洋洒洒,大篇大幅,却也将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寥寥数字,有景有情,意境幽远。
在现在愈来愈现代化的社会中,不免有些浮躁,是唐诗宋词让我平静下来,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它在重金属冲击着人们耳朵的社会中,如一首宁静悠远的笛曲,扫尽内心的浮躁。
【篇六:以礼立身,方可平天下】
吞尽了闭关锁国之举的辛酸血泪,让中国懂得封上了别人的门,也堵上了自己的路的道理;饱尝了战争的硝烟弥漫,炮火连天,便更加坚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古语。每个国家都不是一座独立的孤岛,我们同沐在一片日光下,同枕一样的星河入梦,共处在同一颗蔚蓝的星球上——中国愿与世界携手互助,共育天下。
九万里风鹏正举,四十载,蓬舟吹取三山去!在这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始者,扮演着大国角色,承担着大国之责——新坦赞铁路见证了中非友好、一带一路上的驼铃阵阵、上合组织的再次成功……在这世界潮流浩浩荡荡的时代,中国始终坚持着与各国携手互助,同天下并育共生,真正做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大门永远不会关闭的承诺。
江涛拍岸,恰似历史回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早在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便有着携手互助的精神,于是,便有了丝绸之路、大漠黄沙也吹不尽的阵阵驼铃;便有了鉴真劈波斩浪,以文化使命东渡扶桑的历历故事。历经千百年的风霜洗礼,现在中国更愿意与世界携手并进。一如鲁迅无数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责任;一如费孝通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夙愿;一如袁隆平让天下人远离饥饿的目标……
早在日内瓦会议中,周总理便援引过《中庸》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经典,这种理念后来被多数国家称作是国与国之间的共处之道。现如今,习近平主席更明确表达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与世界连成一个有机整体, 奏响时代和平发展的主旋律。中国不改初心,以义为道,砥砺前行,伸出跨越大洋的手,连起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心,与各国携手互助,共育天下。
时代发展潮起潮落,大国风云变幻莫测。大国退群,单边主义,有些国家正封上别人的门,殊不知同时正堵上了自己的路。狄更斯早就断言:当你努力吹灭别人的灯时,自己的灯光也会因此摇曳暗淡。在生活中,我们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要保留他人发展的权力;自己光芒万丈时,也要留下他人发光的空间。今天的中国,站在世界发展的十字路口,不仅自身熠熠生辉,也点亮了别人的光芒。
滚滚长江,奔流不息。在半个多世纪前,智利诗人聂鲁达便写下《新中国之歌》:从大海到大海,从平原到雪山,所有的人都在注视着你呀,中国……而携手互助,共育天下的中国之声,时代在聆听,世界在聆听……
本文地址:以礼立身,方可平天下http://www.00zuowen.com/a/66880.html
猜你喜欢: